人事处2023
湖北中医名师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家人才 · 名师名医 · 湖北中医名师 · 正文
湖北中医名师刘克忠教授
日期:2016-05-18 信息来源: 点击数:

刘克忠,男,汉族,湖北省武汉市人。1939年2月17日出生。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全国第二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大学本科学历,中共党员,从事医疗、教学、科研五十余年,历任助教、住院医师,讲师、主治医师,副教授、主任医师、教授,兼任全国中医高等院校骨伤学会理事,湖北省骨伤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湖北省颈肩腰腿痛专业学会副主任,湖北省武汉市骨伤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传统手法研究会湖北分会理事会副理事长,广西中医学院客座教授,全国学士学位评委等职。2011年1月被评为湖北中医名师。

求学经历

1960年7月考入湖北中医学院本科班学习,后被学院选送到河南洛阳正骨学院学习,电视剧“大国医”中的河南平乐郭氏正骨高云峯、郭维淮就是当时的授课老师,后来河南平乐郭氏正骨第八代传人张媛在湖北中医学院就读刘克忠教授的研究生。

1964年7月毕业于河南洛阳正骨学院本科班,同年8月分配到湖北中医学院工作。

治学方略

熟读《内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医宗金鉴》等经典著作及历代医学名著,力求作到勤、恒、精、博、悟。所谓勤即学在于勤,勤学不辍,严於思索,勤求古训,能者为师;恒即学持以恒,学无止境,到老坚持不懈;精即对经典著作、医学名著、学术理论、诊治经验做到精研细读,铭记医理,多临床实践,谨慎诊治,实践出真知,知在于行;博即博学多闻,博采众方,力求文理、医理、哲理三通;悟即达悟,也是以上四步的结晶,即通过中医辨证论治,在长期临床实践产生心得体会的基础上,方可心有所悟。

刘教授时常告诫学生,始终遵循“顶上有青松,攀登在各人,严师出高徒,毅力靠修行”这个信条。

医疗经验

㈠ 用药经验

1.用药原则

刘教授在内治法的运用上,法循古人,但不为古人古法所束缚,强调因人而施。

刘教授带教瑞士留学生

临证应遵循伤科三期辨证用药原则,即对损伤初期有瘀者, 宜采用攻利法,如攻下逐瘀法、行血活血法、清热凉血法;损伤中期,肿痛基本消退,但瘀血未尽、筋骨未连者,宜采用和法,如和营止痛法、接骨续筋法、舒筋活络法;损伤后期,气血津液耗损,出现虚象者,应采用补法,如补气养血法、补益肝肾法(亦称强筋壮骨法),温经通络法等。

2.常用药物

逍遥竹、葛根、玄胡、三七、炮山甲、川芎、牛膝、续断、乳香、没药、鸡血藤、骨碎补、当归、自然铜、桃仁、红花、赤芍、桑枝、桂枝、柴胡、五加皮等。其中逍遥竹、葛根、玄胡、三七最为常用。

3.内服汤剂

(1)治颈肩腰腿痛基本方:葛根、玄胡、桑寄生、鸡血藤、当归各12g,白芍30g,穿山甲、制香附、生甘草各10g。颈肩痛者,重用葛根2Og,加挂枝10g,夜交藤30g,丹参12g;腰腿痛者加川牛膝、苍术各12g,骨碎补、木通各1Og;风湿痹痛者重用逍遥竹、玄胡各2Og;偏瘫气虚者重用黄芪、当归各20g;骨质增生者加寻骨风、桑枝、川牛膝、川断、川芎15g。

(2)治跌打损伤基本方:三七、续断、当归、赤芍、骨碎补、生地、川芎各12g,桃仁、黄芪各9g。按骨续损者加煅自然铜15g,制乳香、制没药各10g,地鳖虫、地龙、血竭、红花各6g;舒筋活络,和营止痛者加制香附、延胡索、广木香、川牛膝各15g。

4.药酒

逍遥竹、鸡血藤、桑寄生、五加皮、制香附、田三七、当归、川芎、牛膝各5Og,红花、木香各2Og,海马、蛤蚧、海龙、海雀、海蛇各1对,白酒10斤。将上药切碎或碾成粗末,投入酒内密封浸泡,隔数日震荡1次,约浸至1个月左右,即可过滤取服,每天30~60ml。并根据患者病情及体质、酒量,酌情加减。

5.外用药物

熏洗药基本方:伸筋草、透骨草、海桐皮、路路通、寻骨风、苏木各30g。具有通络活血、解凝定痛之功效。适于治疗骨关节损伤、关节僵硬、肩周炎、网球肘、骨性关节炎、风湿骨痛等。

(详见“刘克忠伤科用药经验”,湖北中医杂志2000第1期)

㈡ 理伤手法

1.手法原则

施法要掌握巧、准、稳、柔,一气呵成。手法之运用,稳准敏捷,用力均匀,刚柔相济,动作连贯。强调气意相合,气于手法之中,力动于筋骨之间,行之经络气血之内,由表达里,击病所而不伤其他。

⑴ 手法要巧妙,以巧代力

⑵ 部位要准确,法到病解

⑶ 气力在稳妥,大小适度

⑷ 刚柔要相济,以柔克刚

2.手法特点

“一分功夫,一分疗效”这是老一辈中医骨伤科专家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也充分说明他们非常重视手法的基本功训练。刘教授练功时强调“内劲”,要求以意领气、以气生劲、以劲达四肢。临证时望、比、摸三参,施法时气、力、劲三合。

3.基本手法

⑴ 正骨手法

正骨总则:以暴还暴、以力抗力、以动制动、逆次复原。

正骨细则:定干理枝、欲合先离、欲正先歪、择优取之、以恒抗强。接骨者应如扶植树木以顺其性意。在正骨过程中,要认识到本者骨之母也、干也、近也;末者骨之子也、端也、远也。手法复位多以子寻母(亦有母寻子或子母相求),以端对干、以小连大、以远接近。(详见“刘克忠理伤手法概述”,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

① 触摸法

② 牵拉法

③ 旋转法

④ 扩折法

⑤ 摇顶法

⑥ 提按法

⑦ 扣挤法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

⑧ 按摩法

⑵ 理筋手法

理筋总则:“筋喜柔不喜刚”,切不可粗暴、生搬硬拉,力量应由轻渐重,感觉由浅入深,使患者并不感到皮肉疼痛之苦。即“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

理筋细则:操作时分准备阶段、理伤阶段、结束阶段三个阶段进行。施用理伤手法要由轻渐重,以后再由重到轻而结束。

① 按压法

② 揉滚法

③ 托旋法

④ 弹拨法

⑤ 推扳法

⑥ 摇转法

⑦ 牵抖法

⑧ 拍击法

为英国患者手法治疗颈椎病

㈢ 练功疗法

刘教授提倡手法与练功相结合,即“按”与“导引”相结合。他认为手法后结合练功,可收事半功倍之效,既能巩固、扩大手法疗效,长期坚持,还能预防复发。既能解除病痛,又能增强体质,防病治病,保健养生,延年益寿。

学术思想

整体辩证 首重气血

动静结合 筋骨并重

巧用手法 松活得宜

精研药物 取舍有度

1.整体辩证 首重气血

刘教授认为,伤科诸症的主要病理变化是血瘀,临床整体辨证治疗时除辨伤之新久、血之虚实外,应当首先重视气与血的关系。所谓形伤作肿、气伤作痛。故一般损伤之证,虽然多属气滞血瘀相兼为病,但治疗则宜活血化瘀为主,佐以理气。若为内伤,其治多“以气为先”,而予顺气、理气,佐以活血通络。因此,“以血为主”的气血兼顾是常法,“以气为先”是气血兼顾之变法。

2.动静结合 筋骨并重

“复位归原需固定,上下关节能活动,抬高悬吊血归肝,断骨肢节同复康。”、“伤骨必伤筋,伤筋可动骨。”、“骨折脱位不治筋,十治八九难屈伸。”、“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郁处头则为肿为风,郁处足则为萎为厥。”刘教授常以这些古训强调动静结合、筋骨并重的重要性。刘教授强调“动”与“静”既要对立又要统一地对待。鼓励有利的动,限制不利的动;加强有利的静,避免不利的静。全身、伤肢要动,骨折断端要静。

3.巧用手法 松活得宜

刘教授将手法分为正骨手法和理筋手法两大类。强调骨关节以正为度,软组织以柔为度,特别注重“松”、“活”、“巧”三个要领及“准确”、“持久”、“柔和”的原则。

4.精研药物 取舍有度

基本方为三七6g,当归、赤芍、续断、骨碎补、生地、川芎各12g,桃仁、黄芪各9g。临床根据辨证再作加减,即配药精当、取舍有度。

(详见“刘克忠中医骨伤科学术思想探折”,湖北中医杂志,2003年第7期,25(7):18~20)

科技成果

自1987年以来,主要承担高等中医药院校骨伤科系列教材《骨病学》主编,《骨伤基础学》、《骨伤学》、《骨伤手术学》、《内伤学》、《骨伤简史及医籍选》、《骨伤生物力学基础》、《筋伤学》等副主编;主编《骨肿瘤》(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10);撰写中医骨伤科论文四十余篇,其中以“梨状肌损伤综合征、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分型论治”等论文在全国骨伤学会发表。

医德医风

刘教授赠给学生的手书对联

刘教授治病、教学严谨,教徒授艺,强调两抓:一抓“医”,二抓“术”。“医”指医风医德教育;“术”指基本功,如熟悉手法、牢记解剖、方药,尤重手法训练。刘教授认为医术高明、医德高尚才是深受同道和病友敬重的医师,不要被现在社会上流行的有些广告效应(即只重“医术”宣传、忽视医德信誉)所迷惑,更不应固步自封、不求上进。正如刘教授所言:“病无贫富贵贱之分,医有心诚优劣之别,扶正祛邪心慈手狠,艺高胆大不失慎微。”还语重心长地教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风尚,始终遵循“顶上有青松,攀登在各人,严师出高徒,毅力靠修行”这个信条,并亲手书写对联一副“人正气正风正,骨正事正业正”赠送学生,学生十分珍惜裱后挂于诊室作为座右铭时刻激励学生气正风正事正业正。

贡献影响

刘教授在韩国讲学

从事中医骨伤科教学、临床、科研五十五年,对中医正骨、骨伤手法、理法方药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治疗骨折、脱位、颈肩腰腿病有独特疗法;在唐山地区的抗震救灾中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成绩显著,一九七七年三月获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革命委员会的表彰和奖励;后被中共湖北省委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同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一九八六年为筹办湖北中医学院中医骨伤专业献计献策,为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专业创办人、奠基人,并为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作出了突出贡献。

结 语

刘克忠教授中医骨伤科学术思想与技术经验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1.在临床过程中重视教学指导临床、临床充实教学、教学提升科研。继承不泥古,发扬不离宗。

2.坚持“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原则,善于把伤科辨证和辨病有机结合起来,力求中医辨证明确,西医诊断正确,整体辨证,首重气血,由此遣方施术,有的放矢,精研药物,取舍有度。

3.重视传统正骨理筋手法的临床运用,特别注重“松”、“活”、“巧”三个要领及“准确”、“持久”、“柔和”的原则。

继承名老中医的经验首先要继承他们的学术思想,没有学术思想就没有灵魂。一位中医药学者评价到:“当今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是他们的学术研究、临床实践与中医药理论、前人经验相结合的智慧结晶,代表着当前中医学术与临床发展的最高水平,它更鲜活生动,更具有现实的指导性。”高度概括了名老中医的学术价值,因而继承名老中医经验决不是治疗某个疾病的几个方、几个法的问题。

上一条:湖北中医名师邱幸凡教授


Copyright©2023 湖北中医药大学_党委教师工作部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黄家湖西路16号    电话:027-68890038,68890039